九思



九思智能

九思智能高功率核心激光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全国咨询热线0519-86051316

新闻快讯

国产工业机器人杀入黄金五年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布日期 : 2018.07.31
信息摘要:
近年来 ,随着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推进,成本降低(投资回收期缩短)、人工替代 、进口替代的加速,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民族品牌龙头正在迎来…


1  世界机器人强国排行榜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统计,有最新的数据表明光在2015年,在制造业中每一万名工人中就有66台机器人设备 ,而仅仅过了一年 ,这个数字又攀升到了77台 ,外媒通过对这些机器自动化的调查发现这个趋势还在继续上升,机器人对于完全替代人类工作的时代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令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 ,全球自动化程度排名最高的竟然还在亚洲,韩国,距统计,在韩国每一万人中就有631台机器人设备在工厂辅助工作,大多数机器人都是作用于工业部门和电子工程方面 。


2  国产工业机器人杀入黄金五年!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布局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的双重刺激下 ,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并保持至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3万台,同比大增8% 。有分析称 ,未来3年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20%左右 ,到2020年有望达15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 ,2015年前的中国工业机器人黄金发展期,主要受益的是以ABB 、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为代表的机器人行业全球四大家族等外资品牌。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推进 ,成本降低(投资回收期缩短)、人工替代 、进口替代的加速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民族品牌龙头正在迎来黄金时代 !

20141124193619_9587

3  机器人投资回收期显著缩短

首先 ,与人力相比,工业机器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24小时工作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势不显著 ,制造业亟待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机器人呈现强劲发展的态势 。考虑到机器人平均效率可以替代2名人工  ,可以24小时工作,目前机器人投资回收周期约为2年。

除了成本优势,工业机器人普遍能达到低于 0.1 毫米的运动精度,且负载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均优于人力 ,不仅可以完成高强度精细工序,更能够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比如,采用机器人抛光 ,成品率可从87%提高到93%。机器人带来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使得应用不断拓展。按下游应用分类 ,目前汽车制造和电子产业 ,这两个对负载和精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其他应用领域包括橡胶及塑料行业、铸造行业、食品行业等。


4  国内437家工业机器人企业业务分类

过去5年系统集成市场与本体市场的比值持续下降 。根据统计,2017年预计国内机器人本体市场约为320亿元 ,系统集成市场约为535亿元,核心零部件市场约为210亿元 ;三者比例关系为1:1.7:0.6。(考虑核心零部件约占机器人本体成本70%,机器人本体毛利率为5-15%)。


5  机器人集成增速低于本体增速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国家,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市场。

考虑到到机器人价格下降将刺激市场增长 ,中泰证券认为未来3年我国机器人销量有望超出产业规划目标(接近IFR预测值),2018-2020年销售额复合增速在18-23% ,到2020年机器人本体销售额有望达到560亿元。考虑系统集成与本体比例约为1.7:1,对应系统集成市场在951亿元 。机器人市场合计1511亿元。


6  汽车制造和3C电子两大市场将给行业带来高景气度

我国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 、电子 、塑料、食品 、金属加工等行业,目前主要以“汽车+电子”双轮驱动的形式进行发展 ,两者合计占到72%的份额。其中3C电子占比从2012年的18%迅速提升至2016年的29% 。

国内虽然集中了全球约70%的3C产品产能 ,但自动化程度低 ,3C行业目前机器人密度仅为11台/万员工 ,而日韩等国家的机器人密度超过1200台/万员工 。中泰证券认为3C行业景气度高、产品周期短和更新换代快、机器人密度提升空间大,未来有望持续高增长 。


7  半导体产业链转移将带来洁净机器人需求的大幅增长

自2016年起 ,由于移动应用 、物联网、AI、5G等技术革新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持续向上。由于国家战略聚焦、产业资本支持 ,使得以集成电路 、面板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向大陆转移。根据SEMI估计 ,2017-2020年全球共有62座前端半导体晶圆厂投产,其中26座设于中国大陆,占比达42%。


下面来详细分析中外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 ,也就是控制器 、伺服电机、减速机的差距。

1  控制器国内外差距最小

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发布和传递动作指令 。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就是工业控制板卡,包括一些主控单元、信号处理部分等电路,国产品牌已经掌握;软件部分主要是控制算法 、二次开发等,国产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 、易用性等还有差距。

2  伺服系统外资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数据显示,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日系品牌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与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垄断了中小型OEM(设备制造业)市场。

3  国内机器人伺服器市场份额

减速器用来精确控制机器人动作,传输更大的力矩 ,目前机器人减速机市场高度垄断 ,普及期国产减速机无法实现全面进口替代。

减速器分为两种,安装在机座 、大臂、肩膀等重负载位置的 RV 减速机和安装在小臂、腕部或手部等轻负载位置的谐波减速机。RV 减速机被日本纳博特斯克垄断,谐波减速机日本哈默纳科占绝对优势。

4  国内机器人减速器市场份额

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机器人厂商逐步崛起,目前正在迅速放量,并且在部分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 、控制器等)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和市场推广。

国内机器人本体制造的优势正在逐步建立 ,由中低端机器人(例如Scara等)向中高端机器人(如六轴、高精度、重负载)进行产品升级 ,并且在系统集成服务的市场化应用方面巩固优势逐步赶超外资品牌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产品牌有望逐步崛起 。

5  国内企业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不断尝试突围

时值全球自动化浪潮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高涨,而投资者也将在高投资回报 、更新快速的庞大市场的驱动下下注机器人布局 。尽管目前四大家族依然在核心技术方面垄断,但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正在逐步崛起 ,并将杀入接下来的黄金五年发展期 。

 

免责声明 :本文系网络转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但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视频 、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咨询热线

0519-86051316


XML地图